医德医风

医术 医德 医风
发布日期:2009-11-14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周口市中医院院长   程维明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和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果理性的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等大环境所带来的客观影响外,我们业内医术、医德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适应则是极为重要的主观原因之一。作为医院管理者,只有正确面对、客观分析、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社会上重新树立这一职业的良好形象。
  一、医德、医术的关系
   所谓医德,就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对医务人员的一种职业要求和约束。本质是通过医务人员对社会职责的履行,保障和维护医疗职业的存在和发展,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医术是医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是通过医术来体现的。医德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面对的是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建设高尚的医德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医务人员,才能对病人全心全意的关怀体贴,对专业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才能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佳医疗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是医术和医德的统一体,如果说医术是医学的躯体,那么医德则是医学的灵魂。
  二、传统医德与现代医德
  传统医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它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道德信念,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道为先是医者从业立术的最根本思想基础;它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同情、关爱、尊重、保护和真诚善待病人,一视同仁、爱人如己,时时处处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它坚持 “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术敬业精神,精勤不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力求达到 “救民济世”的终极目标;它恪尽“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廉洁自律原则,不以医谋私、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可贵的品格;同时,它还要求医者注意个人综合修养,敬业、谦恭、礼敬、自重、严谨、诚实、勇毅、团结同行,力求使自己成为广大群众欢迎的真正的“苍生大医”。
  现代医德是从传统医德中脱胎而出,是传统医德的延续,但由于社会变革,而突显其特殊性,其主要特点是与物质联系更加紧密,且趋于法规化。与物质联系更加紧密体现在:一是与医疗设备紧密结合,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诊疗水平,但操作医疗设备的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诊疗效果。二是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价值,付出的劳动要求得到等价交换,这样,医德也附着了价值,所谓“专家门诊”、“特约手术”体现了“优质服务,按质收费”,实质上是医德价值表面化。
  医德本是依赖舆论与信念来约束医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传统医德强调的是医务人员的奉献,所谓“医者仁术”,它在树立医务人员形象,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有时舆论和信念的力量远不足抵御物质的诱惑,必须借助法规的力量,把木来是解决是与非、善与恶、光荣与耻辱的问题,必须与解决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现代医德规范。它既继承了传统医德具有时效的部分,如人道主义、专业思想、尊师敬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医德新的内容,包括终身学习、协作精神、慎独精神。
  三、现代医德规范
  现代医德规范可从三个层面进行诠释。在医患关系层面上,要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文明服务,平等待人,不以职务之便非法牟取不正当利益。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树立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树立奉献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层面上,要互相尊重,密切协作,取长补短,维护整体利益。具体是: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址、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体贴病人;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事同行间的关系;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四、社会反映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从群众对医院的投诉和社会各界对医德医风的反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服务态度:对病人接诊不热情,听病情诉说不耐心,对提出的问题不解答,对正当要求不理睬。对待病人态度存在着生、冷、硬、顶、碰现象。
  2、医疗作风:问诊不详细,检查不细心,诊断不明确,治疗不规范,操作不轻柔,生活不照顾,心理不护理等。
  3、职业道德:买药要回扣,开单要小费,手术要红包,住院要 “吃请”。
  4、敬业精神:下班打扑克,上班没精神,重危不探讨,学习不参加,科研怕用脑,论文不愿写,操作怕费力,治疗无效果。
  对于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客观分析,完全的肯定惊呼 “医德滑坡”和完全的否定强调社会的偏见都不是实事求是。勿需否认,这些问题无论是局部的个别现象,也无论在整个医疗实践中所占的比率,都是存在的,且已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掩盖了广大医务人员奋力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塑医者职业形象
  重塑医者职业形象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有赖于医务工作者自我陶冶,树立正确的为医观,更需要社会和医疗卫生管理者加强教育、监督与奖罚并重,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相结合医德医风体系建设。
  (一)自我陶冶,树立信念
  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对照医德规范,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不断的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树立高尚的为医信念,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严守医德规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现代意识的人生观强调人生存的权力和尊严,更强调人生存的价值,而这些又必须和个体对社会尽责、奉献联系在一起。一个医务人员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明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怎样写好自己的历史,才能对社会具有责任感,才能具有高尚的医德意识,才能身体力行遵循医德规范的要求。其二,正确处理 “价值”问题。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医务人员要求社会承认和尊重自己的价值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自己也要自尊自重。个人的价值不能象商品用货币来表现,不能“金钱确定价值”,如果一味索取,醉心于物质报酬,就会丧失自我价值。只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医务人员,才会具备高尚的现代医德。其三,信念巩固与行为调整。一个医务人员要想具备高尚的现代医德,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自我学习、向模范人物学习等途径,不断巩固医德信念,同时根据现代医德规范,经常反思、检点、调整自己的行为。人在生活中难免出现偏差,要凭借道德信念进行自我批评、自我约束,把自己的行为调整回正常轨造,不致走上歧途。
  (二)齐抓共管,以法治德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管理者、卫生行业学会都要肩负起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层面对医德医风建设形成一个宣传、教育、监督、奖惩并重的良好氛围,从思想上、行为上和作风上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和约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制订详细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并作为医院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出现重大医德医风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医院院长要结合木单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医德医风管理制度,逐人建立医德档案,把木人的医德自传、年度医德评价表、差错事故登记、被患者表扬或批评材料、因医德医风问题的奖罚材料一并入档,年度量化总评,与本人的晋级晋职、奖罚结合起来。医学会、医师协会、护理协会等社团组织,要发挥行业自律优势,制订不同专业的自律细则。对于医德医风中违规违法问题要以法惩治,从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法治德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正面引导,反面警示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邀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成”奉为主皋,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丈上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新的时代,赋予我们这个职业更深层的含义。从古代济世救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到现代抗击非典的勇士钟南山、梁世奎,从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到为非典而献身的叶欣、李小红,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职责和使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坚守信念,履行使命,默默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我们要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既要利用医德医风中的真善美等正面典型感染人、引导人、陶冶人,又要敢于合理的利用医德医风的假、恶、丑等反面典型说服人、教育人、警示人。以是和非、实和虚、善和恶、美和丑作为区别,从而达到择是抵非、留实去虚、从善弃恶、扬美排丑,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内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行业新风,重塑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的新的形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