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中医养生半月谈】九种体质养生之湿热体质
发布日期:2022-06-06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很多人脸上起痘、小疖肿,用尽各种方法治疗,大痘下去后,新痘又起来了;皮肤经常油腻,开口说话有口气;自己感觉到压抑,容易急躁生气;早上醒来,口干苦涩;女性白带色黄,粘腻不爽;男性前列腺炎也不期而至……这一切都在告诉你:身体内有了多余的湿,有了多余的热。这是湿热体质的表现。

在中医里面有“湿热相煎,如油裹面”之说。而《黄帝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热胜则肿。就是因为湿多了,所以头部感觉如有东西裹着;热多了,身体就会有肿胀的感觉。

天气潮湿闷热,是因为暴风雨即将来临;身体出现了湿与热的缠绵,人也会烦躁不安易怒,所以,了解身体里面隐秘的湿与热,也就揭开了相关疾病的潜伏期。
所有青春期的痤疮都是湿热体质吗?并不是,青春期长痘,也可能属于肺胃有热。但总体来说,属于湿热体质的人为多数。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湿热体质也越来越多。当然,湿热体质不光是饮酒,吃香辣、煎、炒、烤、油炸的东西造成的,还与长久居住在潮湿地方,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下有关。

湿热体质的人会经常起口疮,甚至后背、臀部下部起一些脓包、痈疖一类的皮肤感染性病灶。一些人还有脸上不清爽,油腻,笼罩一层灰尘的感觉。有些人还容易口臭,体味会比较大,会有腋臭,跟他讲话,你可能会闻到微微的一种味道。女性会出现带下颜色会偏多一点,量偏多,男性经常会觉得阴囊湿漉漉、黏乎乎的。

那么,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出来这样的体征,内部的湿热情况又是怎样呢,这些湿和热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内湿与外湿

首先湿热体质人的体内一定是湿热胶结的,就是黏合在一起,如同油和面裹在一起。
我们先说一说这个湿。在生活里,通常人们对湿的理解就是水分过多。而中医说的“水湿”,则有外湿和内湿两种。

外湿,大多是因为外界环境潮湿或者是你涉水了、淋雨了、住的房子潮湿,这些外来的水湿进入人体引起了湿。

内湿,常常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关系,看过中医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脾是“运化水湿”的,如果你过食生冷食物,饮酒过度,脾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吃喝进去的食物不能转变为营养,供给身体各部门“薪水”,反过来这些东西又不能及时排出,那必然体内就有混浊的物质存在了,这就造成了“内湿”停滞。

2.由湿化热

为什么说到湿,又必须和热连在一起呢?因为热和湿是同时存在的。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夏季,天气很热,湿度也大,使人感到潮湿闷热,那么很显然,湿和热同时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如果停留在身体里太久了,像是在捂着一种东西,久了,必然产生一个热度,可是这个热度呢,不像火苗热得那么高,而是绵缠的、分解不清的那种。
我们看南方的梅雨天气,湿和热的混杂凝聚环境,缠绵难解……这时候有些人就会出现吃饭不香,迷糊犯困全身沉重乏力等等反应。有的小孩子这时候还容易出现低烧,中医管它叫“夏季热”这是一种由湿化热的现象。还有一些人平时不长痘,吃了辣椒,涮了火锅后就长,也是因为体内具备了湿热基础。

湿热体质多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久居湿地,或劳倦过度而导致的体内火热内蕴、痰湿停滞脏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湿热留于脾胃,可有口臭、体味重、肥胖、牙龈出血、嗜食冷饮、善饥易饱、口唇周围起痤疮、粉刺等症状,易得痤疮、酒渣鼻(即酒糟鼻)、毛囊炎、湿疹、体癣、牙疳、牙龈炎等疾病。

湿热留于肝胆,则有口苦、易怒、两胁胀痛等症状,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黄疸等疾病。

下焦湿热熏蒸大肠、膀胱等,可有大便黏腻臭秽、便秘便干、热结旁流、小便灼痛,男子阴囊潮湿,女子带下色黄、量多、味秽等症状,易得便秘、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疾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