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节气灸
发布日期:2022-08-23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阳气从旺盛的顶点下降,尤其要注意养生调补,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我们利用处暑这一有利时机,坚持艾灸,能够大限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为秋冬储备能量。

处暑节气穴位和功效

1、合谷穴

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艾灸合谷具有调气和血、和胃降气的作用,可强肺抗邪,预防感冒、咳嗽、胃肠道疾患。

2、 涌泉穴

涌泉穴属于肾经的大穴,位于足底部。足前部有个凹陷处就是涌泉穴,相当于足第2、3脚趾缝与足跟的连线的前1/3处。艾灸此穴可温阳益气,温经驱寒,通络活血。

3、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督脉的经气在大椎穴与手足三阳经的经气汇合,所以大椎穴可以通调一身之阳气。艾灸大椎穴具有温通经络,祛除寒邪,蠲痹止痛的作用。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

2.隔物灸:是指隔姜或隔盐灸,要求灸力强,艾灸时间长,一般一个穴位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处暑养生

1、起居:早睡早起、春捂秋冻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另外要注意睡觉时不能开窗而眠,腹部要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感冒腹泻。俗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2、饮食:滋阴润肺、少辛增酸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蔬菜和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饮食上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

3、运动:祛除湿热、收敛气机运动健身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