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疗法

偏瘫(脑梗塞、脑出血)的运动疗法
发布日期: 2010-01-19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以徒手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的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的五大支柱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多的方法,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由患者积极参与的主动运动是运动疗法的主要手段。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地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相反,如果由于没能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导致的废用综合征和不科学的康复治疗造成的误用综合征,可能会使本来存在着极大恢复潜力的患者因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而成为终身残疾。
  偏瘫的运动疗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训练的方案科学合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早期认为适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后48小时运动疗法开始介入,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后和有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应有警觉,对痛和不适有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
  1、基本目的:防止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尽早进行改善功能训练,两者相比,以前者目标为主。
  2、基本原则:是预防矫正畸形,增加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加强肌力,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方法尽早使患者重新学会功能活动。
急性期的运动治疗
  1. 预防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治疗对预防这些并发症大有好处,同时应加强康复护理。
  2. 预防关节挛缩:
A. 被动活动:病情平稳后应给于被动活动,直至主动活动恢复。活动顺序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由小到大以牵伸挛缩关节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手法应轻柔、到位,注意避免造成损伤。
B.良肢位的摆放
恢复期的运动治疗
  1. 第一阶段(大约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期),时间为发病后1—3周内,称为软瘫期。康复训练包括:
  A. 翻身训练:向健侧翻身时,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上位,上髋膝关节屈曲,将交叉的双手先偏向患侧,再向健侧摆动,躯体借助惯性翻身向健侧;向患侧翻身时,仰卧位,举起交叉的双手,先向健侧偏,在向患侧摆动,躯体借助惯性翻向患侧。
  B. 桥式运动:是强调患侧选择性伸髋练习合并腹肌活动背肌支撑的有效动作,患者可逐渐从双桥运动,单桥运动过渡到动态桥式运动。随着控制能力的改善,患者可以用换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当患者能很容易完成该活动时,行走中他就能防止膝关节锁住。随着桥式运动难度的增加,患者伸髋时保持屈膝所选择性运动成分越多,同时患者躯干肌的控制能力也逐渐增强。
  C. 准备坐起和站立平衡的训练:有控制的伸屈膝的训练
  诱发踝背屈的训练
  患侧在仰卧位的模拟负重训练
  D. 床边坐起:健侧下肢插入患侧小腿下面,带动患侧下肢向健侧翻身,然后用肘支撑上身,再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钩到床边,用健侧上肢支撑坐起。如有困难,治疗时一手从健侧辅助推患者肩向上,另一手将其腿移至床沿下。
  E. 坐位平衡练习:包括侧方和前后方
  F. 准备作无划圈运动的步行训练:在不屈髋的条件下训练屈膝
  骨盆旋前训练
  内收、外展髋的训练
  G. 上肢训练:活动肩胛带
  促进伸肘
  伸展病侧躯干的屈肌
  患侧上肢负重训练
  2.第二阶段(大约相当于BunnstromⅢ-Ⅳ期)已痉挛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即痉挛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
  A.继续抗痉挛治疗:负重训练、抗痉挛手法RIP
  B.坐位准备站起训练:骨盆控制和躯干旋转的训练
  病股内收和骨盆旋前的训练
  坐位提腿、放下的控制训练
  屈膝大于90度的训练
  C.站立训练:前上伸上肢法
  健臀坐床沿,病腿先落地法
  D.坐下训练
  E.行走训练:近来有人研究建议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周内即应开始减重训练,此外,还应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骶尾部等处的压疮、认知功能障碍、下肢关节挛缩影响站立等不利因素;另有人认为脑卒中患者应能够站立并且至少能独立行走一步才可开始减重训练行走。而传统理论认为患侧肢体负重3/4体重,并达到三级站立平衡基础上,开展步行训练,加强踝背屈,伸髋屈膝的控制能力,训练中心转移能力,平衡杠内步行、助行器步行练习和徒手步行练习,最后进行复杂步行和上下楼练习。
  a.站立相的训练包括:病腿静负重训练
  病腿的动态负重训练
  病腿在负重条件下的伸屈膝训练
  b.迈步相的训练:在不屈髋条件下的屈膝
  髋、膝、踝痉挛的松弛训练
  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的训练
  迈步前的训练
  迈低步的训练
  足跟着地的训练
  侧方行走训练
  F.臂的控制训练:促进伸肘
  控主和定位放置训练
  G.在坐位和仰卧位肘的独立的和有控制的运动训练
  3.第三阶段的训练(相当于BunnstromⅤ-Ⅵ期)为相对恢复期。此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改善手功能的训练和步态训练。
  A.臂和手的训练:联合反应的进一步抑制
  病侧上肢负重及躯干旋转训练
  伸肘练习
  旋前和旋后训练
  双手协调性训练
  手的精细动作训练
  B.改善步态的初步训练:踝背屈位的训练
  准备迈步的训练
  迈小步的训练
  滑板训练
  C.改善步态的进一步训练:迈步训练
  行走训练
  具体改善步态的训练包括平衡板上的进一步站立、平衡训练、屈膝踝背屈练习,迈步练习和改善膝、骨盆控制能力的练习。
后遗症期的运动治疗
主要是维持性练习,辅助器具的运用、环境的改造来补偿患肢功能。

                                            (康复科   宋威)

 

返回顶部